
吃叶黄素坏眼坏肝?吃叶黄素防近视?到底这叶黄素是护眼神器还是智商税?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4-13 19:43 点击次数:197
最近,有一个新闻报道,说有个 8 岁小男孩吃了叶黄素软糖后得了干眼症。那个媒体在发微博时,还加了一个 # 医生称盲目吃叶黄素坏眼坏肝,这消息一出来,好多家长都慌了神。在近视防控备受关注的当下,叶黄素被炒得火热,有人甚至把它捧上神坛,宣称能防控近视;可这则新闻又让大家对它充满疑虑。那叶黄素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呢?今天,咱们就依据专业资料,给大家好好科普一下。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它不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营养物质,必须从外界获取。它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像绿色蔬菜(菠菜、西兰花、羽衣甘蓝等)、水果(芒果、猕猴桃等)、蛋类、玉米等都是叶黄素的良好来源。
虽然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叶黄素,但它在体内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特别喜欢"聚集"在视网膜的黄斑区。咱们都知道,眼睛每天要接触各种光线,其中蓝光对眼睛的伤害比较大,电子屏幕、太阳光里都有不少蓝光。叶黄素吸收蓝光并减少氧化损伤,有点像给眼睛安装了一个"蓝光过滤器",减少有害蓝光对视网膜的伤害。
同时,眼睛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就像捣乱的"小坏蛋",会破坏眼睛里的细胞,而叶黄素又像是眼睛的"抗氧化小卫士",可以把这些自由基清理掉,保护眼睛健康,预防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这类眼部疾病。
叶黄素能用来预防或缓解近视吗?
正因为叶黄素对眼睛有这么多确定的好处,人们就开始琢磨,它能不能用来预防或者控制孩子的近视呢?毕竟现在近视在孩子当中太常见了,而且越来越高发,家长们都为这事儿操碎了心。针对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做了不少研究,但结果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有些研究发现,叶黄素也许真能起到一定作用。像 2017 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JAMAOphthalmology)上的一项多国欧洲研究,在综合考量多种营养素后,发现只有叶黄素与近视风险呈独立负相关。具体来说,血浆中叶黄素含量处于最高五分位数的孩子,相比最低五分位数的孩子,近视几率降低了约 40%。这一发现表明,食用更多富含叶黄素食物(从而具有较高叶黄素水平)的儿童,患近视的可能性可能较小。还有研究指出,叶黄素水平较高的青少年,近视发展速度相对更慢。
但是,常爸需要强调一点: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要证明"因果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目前叶黄素含量与近视的"因果性"尚未被文献证实。
那为什么会出现叶黄素含量与近视风险负相关的结果?研究人员有几种假说,认为可能是因为叶黄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眼睛的生长和发育:
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看,近视的发展与眼球的异常生长密切相关,而视网膜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叶黄素可以通过改善视网膜的微环境,影响视网膜细胞的代谢和功能。例如,它能够调节视网膜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进而对眼球的生长产生影响。同时,叶黄素还可以提高视网膜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应激对眼球生长调控机制的干扰,有助于维持眼球的正常发育。
说人话总结:这可能是因为叶黄素能够维护视网膜的健康,让眼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更"规矩",不容易出现眼轴过度增长这种导致近视的问题。
从视觉功能角度分析,叶黄素可能通过提升视觉质量,间接影响近视的发展。研究表明,增加黄斑区的叶黄素含量可以增强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功能,提高视力。当视力更清晰时,眼睛的调节负担会减轻,从而减少因视觉疲劳导致的近视发展风险。而且,叶黄素还可能改善眼睛的对比敏感度,使眼睛能够更敏锐地分辨物体的细节,这对于保持良好的视觉功能、预防近视也具有积极意义。
说人话总结:叶黄素能提升视觉功能,让孩子看得更清楚,这样眼睛就不容易疲劳了,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近视加深的风险。
然而,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叶黄素与近视防控之间存在联系。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2003-2006)对大量青少年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他们血清中叶黄素 / 玉米黄质水平和近视患病率并无明显关联。在这个包含 12-19 岁青少年的大样本中,饮食中的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与青少年是否近视之间,并未呈现出相关性。
之所以会出现不一样的研究结果,又是因为什么呢?
除了有研究设计、研究人群的差异外,更因为近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双方都近视,孩子近视的遗传概率可高达 50%-60%。户外活动时长也与近视的发生密切相关,多晒太阳、多在户外玩耍,能促使人体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可以抑制眼球的过度生长,从而降低近视风险。还有近距离用眼习惯更是每天都在影响着眼睛:长时间盯着书本、电子屏幕,眼睛的睫状肌会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调节痉挛,进而引发近视。这么多因素相互交织,想要单独确定叶黄素对近视的影响,难度确实很大。
和一些毫无科学素养、只会捕风捉影、只会随便给某样东西贴"智商税"标签的媒体 / 自媒体不同,真正的眼科专家在讲叶黄素的时候,用词都相对谨慎,比如北大人民医院的王凯教授:
简言之,叶黄素本身既不是治近视的神器,也不是智商税。
目前大多数眼科专家和机构可以达成的共识是:叶黄素对眼睛健康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可以提高视网膜色素密度,缓解眼睛疲劳,让眼睛在工作时更舒适。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还没办法确定服用叶黄素可以减缓孩子近视度数的增长。虽然有些研究提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联系,但证据还不够充分。眼科医生通常将叶黄素等营养补充剂视为眼部健康的辅助疗法,而非独立的近视控制手段。
所以,家长们对于叶黄素,也不用过于纠结。其实常爸之前团任何补剂的时候,都会加一句:如果孩子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那就不必额外服用任何补剂;如果像我们家娃一样,打小吃东西就难伺候,特别挑食,那适当补一些也没问题。我自己家里,就是叶黄素和鱼油交替着给娃吃。
但如果你家娃平时能摄入足够的富含叶黄素的食物,比如刚才提到的菠菜、羽衣甘蓝、西兰花、猕猴桃、鸡蛋黄都很爱吃,那就没必要额外补充叶黄素。这些食物里不仅有叶黄素,还有其他对身体有益的营养素,能全方位地滋养孩子的身体。
如果额外补充叶黄素的话,它有没有副作用呢。这点是真的不用太担心,目前的研究显示,叶黄素的耐受性良好。它是一种天然的营养素,在正常饮食摄入和合理补充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有文献记载的最常出现的副作用就是皮肤变黄,也就是胡萝卜素血症。这是因为叶黄素是脂溶性的,当摄入过量,身体一时代谢不完,就会在体内蓄积,导致皮肤颜色变黄,看起来有点像胡萝卜吃多了那种黄。不过这对身体并没有什么不可逆的危害,只要停止服用,皮肤颜色慢慢就会恢复正常。在一些针对儿童和成人的研究中,使用较高剂量的叶黄素(如每天 10-20 毫克)长达数月,除了极少数人出现皮肤变黄外,并未发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要到某媒体声称的"坏肝"的地步,那得是孩子短时间内误食了极大剂量的叶黄素(把叶黄素软糖当饭吃),所以家长大可不必担心。
这里再强调一遍,叶黄素不是治疗近视的药物,而是一种对眼部健康有益的辅助营养素。它不应取代医生可能推荐的已证实的近视控制治疗方法,比如增加户外活动(暴露在自然阳光下)、保持平衡的用眼习惯(限制过度的近距离用眼 / 屏幕使用),以及对高风险儿童采用有循证依据的治疗方法等干预措施。
那回应下开头"男童吃叶黄素软糖患干眼症",这是怎么回事呢?从目前科学研究来看,多数都聚焦于叶黄素对眼部健康的积极影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叶黄素与干眼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件事更有可能是其他因素被忽视,比如孩子本身用眼习惯不良、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设备、睑板腺功能障碍、维生素 A 缺乏等等,这些都可能引发干眼症,而不能单纯归因于叶黄素的摄入,这里也让人忍不住批评一下某些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连最基础的"在此之后,未必因此之故"的道理都不懂,直接将两件同时发生的事判断为因果关系。
在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研究也在持续深入。不管是叶黄素还是其他的什么,我们既不能盲目相信夸大其词的宣传,也不能因为个别负面消息,就把它们一棒子打死,直接就贴上"智商税"的标签。这种片面、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不利于我们获取科学知识,还可能让孩子错失真正有益的成长所需的营养。
真心希望家长们别再被那些不实消息牵着走,咱们养孩子得讲究科学理性,不能人云亦云。今天说这个不能吃,明天那个有毒,家长动辄就化身惊弓之鸟,恐怕对孩子的影响才更大。
另外,也教大家一个判断的标准:但凡那些用词偏激极端、全靠刺激读者情绪来博流量的文章,基本上写手都是极其缺乏科学素养的。因为但凡这些人能读懂科学文献,就应该知道很多东西并不是非黑即白,真正有科学素养的人,说话往往中正平和,正反方的观点都陈列讨论,而不是靠"语不惊人死不休"来博流量。当然,在现在这个流量为主的时代,说话越出格的人可能越有流量。劣币驱逐良币,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虽然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最后写成这篇文章,但我相信没有多少人有耐心读完这篇文章,如果你读完了,不妨留个言,让我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人愿意读这种只讲道理而不靠情绪驱动的文章。
重
磅
预
告
1
END